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6|回复: 0

布鲁斯:罗马书第十一、十二章注释

[复制链接]

1388

主题

219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3490
发表于 2020-8-12 14: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 神对以色列人的旨意(十一1~29)
{\Section:TopicID=162}1. 以色列人不全然被弃(十一1~12)
  以色列人虽然是「悖逆顶嘴的百姓」,但是神并没有完全丢弃他们;早年他们曾拒绝神透过摩西与众先知所传的话,神也没有这么做。「祂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这一原则对他们并非不适用。在使徒时期,神拣选祂子民的原则也像在旧约时代一样,在祂的保守下之下,将忠实的「余民」存留。在伊莱贾的日子,全国性的背道几乎袭卷全境,却仍有七千忠心的少数人拒绝向巴力屈膝;同样,在保罗的日子,仍有少数犹太人相信,并不拒绝福音。保罗很清楚这一点──他自己正是其中之一。保罗身为以色列一族之人,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他也是耶稣的信徒,正如好些「按肉体」是他同胞的人一样。他们形成了一群信心的余民,是神的恩典所拣选的;他们的存在正证明了神并没有弃绝以色列,或放弃祂对他们的计划。即使从整体而言,以色列人未能达成祂的目标,这群蒙拣选的余民却达到了。影响大多数人的「顽梗不化」亦是神所预先知道的(此处只列举了三个见证──分别取自以赛亚书、申命记与诗篇;九33则为另一组合成的「石头」见证)。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永远继续。
  以色列人绊跌了,但是却非永无复起之日。因为她的失脚,福音的祝福已经更迅速地延及外邦人。在使徒行传中重复出现的情形,都是因?当地的犹太人拒绝接受所传给他们的救恩,宣教士才将福音直接传给外邦人。保罗和巴拿巴对彼西底安提阿的犹太人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徒十三46,参廿八28)。倘若犹太人接受了福音,向外邦人宣道就成了他们的特权;然而现在,外邦人不是透过他们听到福音。可是,若在以色列人失脚的情况下,外邦世界可以获得加此丰盛的祝福,那么以色列人若复兴、重振,岂不十足是死而复活!
  1. 神弃绝了祂的百姓么?这个问题(希腊文的句型表示答案为否定的)与第二节的话,回应了七十士译本对诗篇九十四14的翻译:「耶和华必不丢弃祂的百姓」(参撒上十二22)。
  亚伯拉罕的后裔。此处主要指血统而言(参林后十一22),可是也不摒除其属灵的意义(参以上四16)。
  属便雅悯支派的。参腓立比书三5。保罗书信与使徒行传有一「非刻意设计的巧合」,我们惟从前者知道保罗属于便雅悯支派,而惟从后者知道他的犹太名字叫扫罗。自知出身便雅悯后裔的父母,若对自己初生的孩子寄予厚望,而以该支派在以色列历史中最出众的一位人物来给他起名,是不足为奇的──「便雅悯支派中,基士的儿子扫罗」(引用保罗在使徒行传十三21提及以色列第一位王的话)。
  2. 你们岂不晓得……?保罗的惯用语(参六16)。
  经上……是怎么说的呢。参九17。此处是指列王记上十九10、14,这些话是伊莱贾说的。
  论伊莱贾。直译为「在伊莱贾内」──意即,在列王记中记载伊莱贾的部份(可能指王上十七1~王下二18)。参马可福音十二26,该处「荆棘篇」即指「在出埃及记内记载『荆棘』的部份。」
  4. 神的回话。希腊文为\cs16 chre{matismos,是指神的回复,此字源于不及物动词 chre{matizo{,意义相同(参太二12、22;路二26;徒十22;来八5,十一7,十二25)。
  「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引自列王记上十九18,句型比较接近希伯来圣经,而不似七十士译本(此译本作「你将留下……」)──虽然希伯来圣经与七十士译本都没有「为自己」一词。希伯来经文最好译为未来式:「然而我将留下……」──所指的是在哈薛、耶户、伊莱沙之刀所带来的杀戮之后,所存留的一小群人(王上十九17)。然而,保罗在这里所指,是现在正如从前一样,有一群相信的余民。
  在这里的希腊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巴力这阳性名词前却有一阴性的定冠词。在我们现有的七十士译本中,并没有这种读法,但它显然表现出此段经文翻译过程的一个阶段,偶像的名称巴力被更换(至少在公众前诵读时)为阴性的希伯来名词 bo{s%et,「羞耻」。
  5. 照?拣选的恩典,还有所留的余数。希腊文 leimma(「剩余者」)新约只在这里用了一次,七十士译本也只用在列王记下十九4,指在希西家的日子,亚述入侵之后「余剩的民」。此处的「余数」是相信福音的人,但在他们的信心背后有神的拣选。因此他们所以能成为「余民」,就不在乎行为(第6节)。
  7. 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希腊文 poroo 意指「使硬化」或「使成为无反应」(参25节名词 porosis,「硬心」)。现代英语通常用「瞎眼的」来形容这种灵性、道德上毫无反应的情形,因此 NEB 作:「其余的就成了真理的盲人」。若问是谁使他们「顽梗不化」,第8节似乎提供了答案。这封书信前面已经提到过(参一21下;九17~18195),这种内在无反应的情形乃是出于神,作为对他们不肯聆听神话语的审判。
  8. 「神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这句引文是综合以赛亚书廿九10(「耶和华将沉睡的灵浇灌你们,封闭你们的眼……」)与申命记廿九4(「耶和华到今日没有使你们心能明白,眼能看见,耳能听到」)。不能看的眼,不能听的耳,也令人忆及以赛亚书六9~10(「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四福音书都引用此段经文,见证耶稣的听众不领受祂的信息,(太十三14~15;可四12;路八10;约十二40;亦参徒廿八26-27)。请阅十1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0,Name=3. 向全地宣揚(十14-21)}。
  译作「昏迷」的字是 Katanyxis (七十士译本之赛廿九10亦用此字),其字面意思是「以尖物刺」,因此用来指对某种刺痛麻木无反应(NEB 据此译为「灵性麻木」)。
  9~10. 戴维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9、10两节取自诗篇六十九22~23(七十士译本)。教会很早就广泛使用这篇诗篇作为其事工的见证,特别指基督的受苦(参以下十五3引此篇9节下,约二17引9节上,约十五25引4节,太廿七34援用21节)。若该诗篇的发言人是基督,其中的反对之声便可解释作祂的仇敌(参徒一20以25节指加略人犹太)。这里引文的重点可能在第10节:「愿他们的眼睛昏曚,不得看见」(取自诗六十九23),这段话延续了第8节综合引文的主题,并且以色列全民(除了相信的余民之外)都暂时「硬心」、「瞎眼」的情形,直接相关。
  11. 因他们的过失,救恩便临到外邦人,要激动他们发愤。这是保罗对摩西之歌(申三十二21)这段话的解释,十19已经引用过。神使从前「不成子民」的蒙受祝福,使「无知的民」因?凭信心接受福音而承受救恩,以这个途径来激动以色列人发愤。
  12. 何况他们的丰满呢?犹太人的「丰满」(ple{ro{ma,意为「充满」),与25节「外邦人的数目添满(ple{ro{ma,「充满」)」意义相同。外邦世界大量归主之后,就将是「以色列全家」得救(26节);这个拯救包括他们「所有的人」(英:fullinclusion)。
{\Section:TopicID=163}2. 对外邦信徒的劝勉(十一13~24)
  现在保罗特别向外邦读者说一些话。也许有人告诉他罗马教会某方面的情形,引发他作如此的劝勉。无论是否如此,在听他的论证到这个地步之后,外邦基督徒很可能会蔑视犹太信徒,认为他们像难民一样,因?神的怜悯,从那即将倾覆的背道之国被拯救出来,而在神的计划中,那个国家中大多数人都没有份。保罗说:「我身为犹太人,又是外邦人的使徒;我极其敬重我的职份。我所进行的传福音工作,不是单为外邦人,也是为我的犹太同胞。我要激动他们,让他们看见外邦人能完全享受福音的祝福,因而产生竞争的心。我要促使他们问道:『为什么外邦人能拥有这些祝福?为什么我们不先享有?』他们这样说是对的,因为这些祝福正应验了他们先祖的盼望;他们在信心里与弥赛亚是密不可分的。当以色列人终于在这些刺激之下,承认了弥赛亚,领受祂所带来的一切祝福,届时以色列的复兴所带给世界的祝福,言语将难以形容。」
  保罗坚信,这件事的成就绝不是一场空梦,有神纯全无瑕的旨意作保障。整团面的第一把已经献给神了,它的成圣意味?所有的面对神都是圣洁的。树根若是圣洁,枝子也必然分享其圣洁。
  提到树根与枝子,保罗便进一步发挥他的橄榄树比喻──常有人用这比喻,指称保罗是典型的都巿人,对乡间最普通的现象都不熟悉。因为农人不会将野果树接枝于栽培的果树上,惟有将栽培果树的嫩枝,或「芽枝」,接到同品种或品种接近的树干上。但是,兰塞爵士(Sir WilliamRamsay)引用费士尔(Theobald Fischer)的文章,证实在廿世纪初期,巴勒斯丁仍然有此习惯,「要使一株停止结果实的橄榄树再度恢复生产力,就将野橄榄的嫩枝接于其上,原树汁浆能使野枝有生命力,如此这株树就能再度结果子196。」罗马时代也有类似的作法,与保罗同时的古乐米拉(Columella)证实,一株橄揽树若结实欠佳,可将一段野橄榄接枝于其上,那株树便会重新得到活力197。
  无论如何,保罗的比喻很清楚。这长提到两株橄榄树──一株是栽培的,一株是野生的。后者的果子很不好,几乎没有油;前者在正常状况下会结好果子。那栽培的橄榄树是以色列,神的子民;野橄榄树则是外邦世界。但是橄榄树变得缺乏生命力,不结果子;因此旧枝子被砍下,从野橄榄树接入一根新枝。「旧枝子必须砍除,让所接的枝子能得到空气与日光,并防止树的生命力分散于太多的枝子上198。」从野橄榄树接入的枝子是指全部外邦信徒,现在被接纳进入神子民之中;被砍去的旧枝子是那些拒绝接受福音的犹太人。
  据说,这种不寻常的接枝法,对所接的枝子和树干都有影响;老树干因?新接的枝子重新得?活力,而新的枝子在原树干汁浆的喂养之下,能结出野橄榄无法结出的果实。
  外邦信徙必不可落入引诱,而轻视犹太人。若不是神的恩典将他们接纳进入祂的子民,使他们「与圣徒同国」(弗二19),外邦人仍然永远没有生命,不结果子。他们能为神结果子的新生命,正是那所接入的以色列老树干的生命。以色列人不欠他们什么;倒是他们欠以色列人199。如果他们回答道,至少他们强过那不信的犹太人,就是那些砍下的枝子,保罗却劝勉他们,要从砍除这些旧枝子得到一个教训。他们为何被砍除?因为不信。而如果骄傲的心使得新接上的枝子──外邦教会──忘了它对神恩典的倚靠,以自信取代对神的信心,它会落入与旧枝子同样的命运,也将被砍除。保持真正神子民身份的条件是信心,不信的必被弃绝。保罗说,这个原则适用于外邦人,正如适用于犹太人。另一方面──此处显然已经将接枝的实际过程抛在一边,只强调这个比喻所要说明的属灵事实──如果那些因?不信而失去真以色列身份的犹太人,终于相信了基督,他们将会重新被纳入神的子民中。如果从一株橄榄树砍下来的旧枝子,重新再接回母树,又开始结果子,在自然界来说,将是史无前例的奇迹。同样,犹太全国以信心取代不信,重新成为神的子民,将在属灵界中成为神迹;然而,保罗说,神的恩典必定要实现这个神迹。
  15. 死而复生。此处的意思或许是,以色列的归信将成为复活──就是与基督再临同时发生的事──的先驱(参十一26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4,Name=3 以色列人的復興(十一25~29)})。
  16. 所献的新面若是圣洁,全团也就圣洁了。这里大概是引述民数记十五17~21,那里吩咐以色列人以初熟的麦子磨面作饼,献给神。这块饼献给神(保罗认为)就使整个饼都成为圣洁。哥林多前书十五23所提「初熟的果子……基督」﹏cs22]aparche{,与此处同一字),是引述初熟庄稼的一捆,这一捆在逾越节之后的星期日,当在神面前献为「举祭」,使整个收成都成为圣洁(利廿三10~11)。在这一段的隐喻中,「初熟的果子」最可能的解释,应该是指像保罗一样生为犹太人,而承认耶稣为弥赛亚、为主的人。
  树根若是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保罗换了一个比喻,说一棵树从根到枝性质应该都相同(参太七16~20;十二33;路六43~44),因此树根若圣洁,树枝也就圣洁了。我们自然会将这里的「树根」与前一则比喻的「初熟的果子」视为相同,指犹太信徒。但称他们为「树根」似乎不太合适。而若将「树根与树枝」的比喻独立出来,我们会想到树根是列祖,树枝是以色列的基督化时代。这种解释(从整体看来似乎较合宜)符合保罗后面所提到,当代的以色列人「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28节)。也许保罗从一则比喻换到另一则时,有一段思想的转换200
  17. 你这野橄榄得接在其中。保罗或许运用了一个犹太人的比喻,其中将归信犹太教的外邦人比作野橄榄的枝子,接枝于以色列这好橄榄树上201。用橄榄树代表以色列的说法,可参杰里迈亚书十一16:「从前耶和华给你起名叫『青橄榄树,又华美,又结好果子』。」
  20. 你因为信,所以立得住。「因为信」是强调语气,RSV 加上副词「单」(only)来表达(见小注131,以及相关内文{\LinkToBook:TopicID=136,Name=A. 神的預備(三21-31)});「因?信你能立于这个地位」(NEB)。参五2。
  22. 只要你长久在祂的恩慈里;不然,你也要被砍下来。在整个新约中,继续性都是真实性的考验。圣徒的坚忍之教义,新约的教导十分清楚(保罗的教导中也有不少);可是其自然的结果是,惟有圣徒才能坚忍到底。既然「你单因为信才立得住」(20节),我们就该留意保罗对哥林多基督徒的训谕:「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林后十三5),这是有益的操练202。
  24. 逆?性。或许有人认为,保罗是要事先防范批判,所以表明他知道这里所形容的特殊接枝法是不合自然的。但是他的意思可以只是指,接枝的过程本身是「逆?性」的──这是自古以来所公认的看法。
{\Section:TopicID=164}3. 以色列人的复兴(十一25~29)
  这里揭示了神对以色列计划的奥秘──这计划从前是隐藏的,但现在已经公开了。以色列瞎眼的人只是一部份(因为有些以色列人已经得蒙光照),而且也只是暂时的,为的是要使外邦人得到祝福。从宣扬福音来看,其顺序是「先传给犹太人」;而从领受福音来看,顺序则为「先是外邦人,再是犹太人」。当外邦人相信的总数达成之后──保罗的使徒职份正促使这件事的成就──所有以色列人,不仅只是一小群信心的余民,而是全国整体,将会看见神的救恩。如果他们暂时的跌倒已经先有预言,他们最终永远的复兴也有预言。惟有等到旧约中的子民都接纳进来之后,新约才算完全实现。他们暂时为了外邦人的好处而被隔绝。但是因为神的应许已经赐给列祖,绝不会反悔,所以他们永远是神拣选之爱的目标。
  有人会抗议,认为在这里保罗的爱国主义超过了逻辑;他们说:「他里面的犹太人还是太强203。」就在这封信中,他已经不只一次强调,神眼中所看重的不是列祖肉身的后裔,而现在他似乎是在说,因为神应许过列祖,他们肉身的后裔就必须重新与祂建立约的关系。我们或许不妨与巴斯加(Pascal)同声说:「心自有其理……」;可是这并不足以说明一切。保罗比批评他的人,对神的恩典有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如果神的恩典必须依循严谨的逻辑,外邦人将和犹太人同样没有盼望。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保罗虽说到以色列人归向神,却没有说那是地上戴维国度的再立。故我们不必依据这个沉默建立一套论证,可是却要坚持保罗为他的同胞所拟想的,是比那更好的事。
  25. 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引自箴言三7上。
  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如一13;林前十1,十二1;林后一8;帖前四13)。
  这奥秘。保罗通常使用这个字,来表明他将要揭示一个他所领受的新启示(参林前十五51;西一26~27)。1至7节的余民原则,是古时先知就已启示的题目;而虽然目前有部份人暂时硬心,「所有以色列人」终将得救,这是个新启示,由保罗所传达。有人批评他想鱼与熊掌兼得──一方面以「恩典所拣选的余民」的想法来自我安慰,一方面又坚持以色列的整体得救──但是,如果他声称自己领受了新启示,这件事是真的,这样的指控就不公平。很可能当他在大马色的路上领受「耶稣基督的启示」时,这个「奥秘」就已经包含在内了,而在他执行外邦人使徒的职份时,他才逐渐明了其全备的意义204。在旧约的预言中,旧以色列的余民同时将是新以色列的核心。现在正是如此;这群相信的余民成了「全以色列」终将得救的保证。
  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数目添满」原文直译是「充足」。「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之后,紧接?便是犹太人的「丰满」直译:(「充足」)。保罗在下文中称他使「外邦人的数目添满」的工作为「献上……外邦人」(十五16)。
  26. 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有人解释,这里的「以色列」与25节的「以色列」(「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意思不同;这种说法实在不可能。此处的连接词「于是」(英译 'and so';参五12)比「然后」的意思还要强,意指「按?这个方法」──藉神计划的执行,即福音先被外邦人接受,然后犹太人才接受──「以色列全家」的得救终将实现。「以色列全家」一词,在犹太文学中常常出现,意思不是指「每一个犹太人,无一例外」,而是「以色列整体」。因此,犹太人的的口传律法(Mishnah)公会(10.1)的论文中说道:「以色列全家在未来的世代都有份」,却又紧接?提出几个以色列人的名字,说他们在其中没有份。
  「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布家的一切罪恶。」引自以赛亚书五十九20(「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雅各布族中转离过犯的人那里」)。保罗的用字与七十士译本一致,只有一点不同:七十士译本作「为锡安的缘故」而不是「从锡安出来」(这说法可能来自诗篇十四7或五十三6:「但愿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原经文是指救赎主向以色列的显现──保罗很可能将此显现视为基督的再临。参看15节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3,Name=2 對外邦信徒的勸勉(十一13~24)}。亦参使徒行传三19~21。此处提及锡安,可能意味对保罗而言,耶路撒冷不仅是福音的发源地(参十五19),也将是其最终荣耀成就之场所。
  27. 「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此句话的前半,保罗是继续引用以赛亚书五十九(其21节接?说:「耶和华说:『至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但是后半乃是用以赛亚书廿七9,根据七十士译本(「我除去他(雅各布)的罪时,就是我赐与他的恩典」),以及杰里迈亚书三十一33~34对新约的应许(「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参看七6{\LinkToBook:TopicID=147,Name=1. 婚約之喻(七1~6)}与八4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1,Name=1. 靈裏的生活(八1~17)}。这不是一个尚未立定的约,而是一个早已立定,有待实现的约。
  28. 就?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译注:英文为「神的仇敌」)。希腊文没有所有格「神的」一词,但有此含意。以色列目前与神隔绝的情形,是为了让外邦人接受福音的祝福,与神和好。
  就?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这句话并非指「祖先的功德」﹏cs22]z#ku^t~a{bo^t),就是列祖的义积存了功德,可以让子孙支取的说法。本书信的整个论证都与这种功德观相反 (参四2)。保罗是说,神呼召列祖时,向他们所作的应许,也保证赐与他们的子孙,不是由于功德的缘故,而是由于神对祂恩言的信实,正如29节所强调的。
195 九18用另外一个字(skleyno{)形容法老的心如何刚硬,但是其意义与这里的 po{roo{ 没有太大分别。
196 W. M. Ramsay, Pauline and OtherStudies(1906),p.223, citing T. Fischer, DerOelbaum(1904)。
197 Coumella, De re rustica, 5.9。
198 Ramsay, Pauline and OtherStudies, p.224。
199 见 W. D. Davies, 'Paul and theGentiles', Jewish and Pauline Studies(1984), pp.153-163。
200 当然,16节的「新面」也可能指列祖,但这种解释似乎不太恰当。
201 见 R. A. Stewart, 'Engrafting', EQ59(1978), pp.8-22。
202 见 I. H. Marshall, Kept by thePower of God(1969)。
203 A. Harnack, The Date of the Actsand of the Synoptic Gospels, E. T.(1911), p.61。
204 见 S. Kim, The Origin of Paul'sGospel(2 1984), pp.83-99。
E 神对全世界的旨意(十一30~36)
  现在要揭示的,是神对人类最终极的旨意:即对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施怜悯。「拣选之恩」临到忠心的余民,目的不在于任凭他人毁灭;他们被拣选,乃是象征神的怜悯将扩及所有的人,并没有分别(参八19~21)。保罗在这里的用语,显然带有普世得救的意思,即使只是指末世的普世救恩,不是指现在的状况,或说是代表性的普救论,而非个人性的普救论205。
  保罗在前面已经宣告:「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三23)。在神的法庭面前,人人有罪;无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没有一个有资格得?神的怜悯。如果任何人还有盼望可言,惟有倚赖神的恩典;然而神将这盼望毫不吝惜地赐下了。神将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圈入一种状况,将他们对神旨意的不顺服显明出来,成为公认的事实,其目的是要将人所不配得的恩典,同样丰盛地倾倒在犹太人和外邦人身上。
  这就是保罗伟大论证的最高潮,这件事值得我们颂赞神无穷无尽。33至36节的颂荣,并不只是第九章至十一章的尾语,应包含第一章至十一章的整个论证在内:「深哉,神丰富的智能和知识。祂的判断何其难测,祂的踪迹何其难寻!先知问得好:
  『谁知道主的心?
     谁作过祂的谋士呢?
   谁是先给了祂,
     使祂后来偿还呢?』
因为万有都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愿荣耀归给祂,直到永远,阿们。」
  32. 特意要怜恤众人。亦即,毫无区分地临及众人;不是指毫不例外地临到众人。在这里保罗并没有思想十九7所提像法老一般,恒久拒绝神怜悯的人。他「用意不在宣告每一个人最终的命运。然而,因为人类的盼望根基在于神的真相,而不在于人自己的真相,所以希望更大(而非更小)」(C. K.Barrett,对本节的注释)。
  33. 丰富的智能与知识。这三个词汇不应视为神三方面的资产(如 NEB 的译法),而应视「智能与知识」是以「丰富」来形容(如 NIV 的译法,与和合本相同)。
  34. 「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祂的谋士呢?」回应以赛亚四十13:「谁曾指示耶和华的灵,或作谋士指教祂呢?」亦参杰里迈亚书廿三18;智慧书九13。
  35. 「谁是先给了祂,使祂后来偿还呢?」参乔布记四十一11,神问道:「谁先给我什么,使我偿还呢?」
  36. 万有都是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常有人指出,这段话的结构类似马克奥利流的文句(Meditations4:23):「一切事都从你而来,在你里面,又归于你。」
205 所谓末世的普救论是指至终「全世界都将蒙拣选」的希望(C. H. Spurgeon,引用于 A. C. Benson, The Life of EdwardWhite Benson, ii, 1900, p.276),就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终有达到全然蒙拯救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将欢喜看见,全世界得救的荣耀景象」(B. B. Warfield, Biblical andTheological Studies, 1952, p.xxx)。所谓代表的普救论,就是「在各国之中会有一些代表接受。」
B 信徒生活(十二1~十五13)
Ⅱ 肢体生活(十二3~8)
  神杰作的特征,是各具特色,而非全然划一。在大自然如此,在恩典中亦是如此,而在基督徒团体中更具体表现出来。这团体中的人,家庭背景、环境遭遇、个性、能力,均大不相同。不仅如此,他们在成为基督徒之后,得到神所赐的属灵恩赐,也是各自不同,然而正因如此,所有恩赐都可以配合起来,成为整体的益处。无论对教会有什服事,都应该甘心乐意,忠心去做,按?各人的恩赐来服事,或说预言,或教导,或劝勉,或管理,或捐献,或探访病人,或作其它事奉。然而一个健康的身体,所有的功能都会协调互助,使整个身体得?益处。教会既是基督的身体,也应该如此。
  3. 凭?所赐我的恩。亦即,使徒的「恩典」或恩赐(参一5,十五15)。根据第6节,教会每一个成员都领受了这种特殊的「恩典」,其运用是为了整体的好处。
  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这里的「信心」与本书信前半部的意义相当不同,乃是指所赐给每个基督徒的属灵能力,以负起他们当尽的责任(参第6节,「当照?信心的程度」)。
  5. 在基督里成为一身。参哥林多前书十二27:「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哥林多前书与罗马书中,都用人的身体作比方,说明基督徒整体的生活;但在歌罗西书与以弗所书中,这个观念就更进一层了。在这些后期的文件中,重点是在说明教会与基督的关系,好像身体与头之间一般;其中没有一个教会的普通成员可以比拟作头,或头的一部份(如林前十二16~17、21所形容);而且身体不再只是一个模拟,倒成为使徒所能找到最有力的词汇,来表达基督复活的生命与信徒的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207
  8. 就当诚实。(英:In liberty)NEB 作,「就当尽心」。
  治理的。希腊文 hoproi/stamenos,与十六2相关的名词 prostatis「帮助者」意思类似。NEB 作:「若你是领袖」,将这个分词与它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五12的意思视作相同(「在主里面治理你们……的」)。
  怜悯人的。NEB 作:「若你帮助在痛苦之中的人」。
207 E. Best, One Body in Christ(1955)。
Ⅲ 基督的律法(十二9~21)
  这一段特别类似登山宝训,训勉人要有深入、率真、实际的爱。在信徒之间的弟兄相爱、彼此同情、互相尊重,是意料之内的;而这里还增加了其它方面──对信徒团契之外的人也要付出爱心与赦免,甚至对逼迫他们、咒诅他们的人,亦要如此。
  9. 爱人不可虚假。希腊文 anypokritos,直译为:「没有虚伪」(NEB 作:「完全真诚」)。
  10. 恭敬人,要彼此推让。参腓立比书二3:「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亦参以弗所书五21:「当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
  11. 要心里火热。(英译:灵里火热)。使徒行传十八25用同样的希腊文来形容亚波罗(「心里火热」);姑不论该处「心里」应作何解,这里则最可能是指圣灵而言。
  服事主。NEB 小字作:「有需要及时帮补」,是出于一个西方较不重要的抄本读法,以 kairo{(「时间」,「机会」)取代间接受格 kyrio{(「主」)。
  14.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参路加福音六28:「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本段经文中,有些古抄本(包括P46在内),在「逼迫」后面没有「你们」一字;如此,基督徒所受的劝勉则是,要为逼迫者祝福,无论他们自己是受害者与否。保罗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可参看哥林多前书四12下~13上;使徒行传廿八19下。
  15. 与喜乐的人要同喜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哀哭。这绝不是斯多亚式的教导;他的说法是:要有良好的生活,就必须保持距离,不动感情。保罗的教导则与基督的表现相同。
  16. 要彼此同心。参十五5~6;亦参腓立比书二2~5,那里在「意念相同」(与「以眼还眼」完全两回事)的劝勉之后,接?的一段话说明,在基督徒中间惟一可能做到这一点的途径:「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不要志气高大。参第3节,及十一20:「不可自高。」
  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或(将形容词 tapeinois 当作中性,而非阳性)「要亲自作卑微的事」(小字)。
  不要自以为聪明。加以上十一25,这是一句引文,取自箴言三7上。
  17. 不要以恶报恶。基督徒不报复的原则,参看马太福音五38~48。(又参帖前五15;彼前三9。)
  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要以众人尊崇的事为目标」(NEB)。引自箴言三4(七十士译本)。
  19. 听凭主怒。所有格「主」(英译:「神的」),在希腊文中没有,但有此含意(参五9)。这个劝勉的意思是,要为神施报应的律留地步,无论报应会立刻实现,或在「神震怒……的日子」才实现(二5)。
  「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引自摩西之歌:「伸冤报应在我」(申三十二35,希伯来圣经;七十士译本作:「在伸冤之日我必报应」)。本处经文的形式,希伯来书十30亦相同,在亚兰文的旧约圣经中有此形式,当时可能也有希腊文译本,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句引文的要点是,既然伸冤与报应是神的特权,就应该让神来执行。因此,昆兰团体禁止人私下报复,原因是,根据那鸿书一2,惟有神「向祂的敌人施报,向祂的仇敌怀怒」208。
  20. 「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引自箴言廿五21~22;保罗省略了最后一句:「耶和华也必赏赐你。」这段教训原来的重点也许是:「要善待你的仇敌,因为这样会增加他的罪孽;因此你就使他受到更严厉的审判,而使你自己从神得到更好的赏赐。」另一种解释是,这段箴言是指埃及的一种仪式,一个人要当众表明悔改,就在头上顶?一盘烧?的炭火。无论如何,保罗将这段箴言用在这里,而且省略最后一句,就赋予了它更宝贵的意义:「要善待你的仇敌,因为这样会令他感到羞愧,领他悔改。」换句话说,除去仇敌最好的方法,是化敌为友,加此便是以善胜恶(21节)。
  21. 这一连串简短的句子到本节结束,其形式或许是为了要让人便于记忆,作为教导之用。参帖撒罗尼迦前书五14~22。
208 参 G. Vermes, The Dead Sea Scrollsin English, p.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3-29 14:41 , Processed in 0.0889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