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2|回复: 1

大使命:神学基础

[复制链接]

1508

主题

223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418
发表于 2024-9-26 14: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第四届洛桑大会《大使命现状报告》
无可否认,大使命是当今全球基督教中最常用的短语之一。这句口号为现代一些最伟大的传福音活动提供了动力。与之最接近的相关经文是马太福音28: 18-20 ,这个表达对于基督徒来说非常熟悉,听起来就像是直接来自圣经的短语。事实并非如此。更重要的是,“大使命”的流行使用也不过才一百五十年。那么它是如何变得这么流行的呢?
戴德生(Hudson Taylor,1832 – 1905)首先将这一概念带到了宣教演讲的前沿。他显然是从一位荷兰宣教士查士丁尼·冯·韦尔茨 (Justinian von Welz , 1621 – 1688)的著作中借用了这个词,后者曾用它作为马太福音28:18 – 20 的标题。 1600 年来,直到查士丁尼·冯·韦尔茨所处的时期,这段马太福音的经文主要服务于更广泛的目的:“是作为教会论中三位一体的根基,而不是用于宣教学中的宣传”。 1这个历史背景很重要,因为当代人们对于这段马太福音高潮部分的应用,可能会无意中削弱原作者的叙述中的基督论和教会论重点,而这些重点为基督教使命提供了必要的背景。 2
然而,在戴德生之前,耶稣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的离别话语已经作为圣经基础被有效地用于向全世界传福音。这些话曾经激励威廉·克理 (William Carey) 在1792 年发出慷慨激昂的恳求,这标志着现代宣教的转折点。 3他写道: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他出发前不久,委派他的使徒们去教导万民;或者,正如另一位福音传道者所表达的那样,“走进全世界,向每一个受造物传讲福音” 。这个使命的范围尽可能广泛,并要求他们有义务将自己分散到地球上可以居住的每一个国家,毫无例外或限制地向所有居民传教。 4
因此,随着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对于亚洲和非洲宣教的重新推动,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耶稣对使徒们的最后话语受到了新的关注。在这些叙述耶稣复活后显现的段落中,找到了一些零散的参考经文,阐明了耶稣离开后使徒们应该做什么。最重要的是,这些经文指出了他们的宣教事工的国际性和全球性,这与欧洲帝国主义的现行世界产生了良好的共鸣。结果,作为理想的圣经依据,这些经文受到了关注,促使了地方教会更新其对于跨文化宣教和向全世界传福音的承诺。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改变了外交政策,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这导致总部位于美国的基督教宣教机构也将目光投向海外,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大使命工作:向世界上未得之民传福音。

大使命的根源
从广义上讲,大使命是指主耶稣通过使徒们托付给教会的使命,在他升天和再来之间的时期内发挥作用。但从圣经的角度来看,与其说是一个就职呼召,马太福音 28:18 – 20 更可能被视为旧约中神发出呼召的顶峰,这些呼召可以追溯到亚伯拉罕的呼召(创世记 12:1-3 ) 。神呼召一群人来归向他,以便让全人类认识他。 5这个主题随后在圣经中继续展开。旧约圣经中几乎没有一本书不直接或间接地指向“大使命”的主题。
旧约中神对以色列的使命最惊人的特点是神对犹太人以外的国家所给予的伟大的爱。我们可以在“地上万族都必因亚伯拉罕而得福”的应许中看到这一点(创世记 12:1-3 ) ,或者在以赛亚的预言中看到这一点,即外邦国家将涌向锡安接受训诲,遵行耶和华的道(以赛亚书 2:1-4 ) 。神差派约拿去异教尼尼微(约拿书 1:2)有力地说明了旧约中神借着以色列要完成的使命的理想目标。
大使命的新约基础
最著名的大使命经文取自耶稣直接对十一位使徒的临别训诲。除了主要的参考经文马太福音 28:18-20 之外,通常还包括以下内容:马可福音 16:15、路加福音 24:46-49 和使徒行传 1:8。 6总而言之,这些经文有许多共同点。
首先,这些话是在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时充满激情的情况下说的。在早期教会中,这些叙述及其内容作为得胜领袖的最后话语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在每一个这样的例子中,耶稣都明确了使徒们要承担的责任:通过“施洗”和“教导”来“使人作门徒”(马太福音),“传福音”(马可福音),以及“作见证”(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在教会开展的故事中——正如可以从使徒行传和新约书信中确定的那样——我们看到这些活动如何占据中心舞台:通过见证、宣讲和展示能力来传福音,通过洗礼加入教会,并通过教导使门徒训练成熟。第三,他们每个人都面向国际、全球受众:“万国”(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凡受造的”(马可福音)和“地极”(使徒行传)。
由于这些特征,这些选定的经文为跨文化宣教动力提供了理想的基础,并为十九世纪末期以来的世界宣教提供了修订过的范例。基督徒被紧急号召前往世界上以前未接受过福音的地区,通过个人见证和公开宣讲来赢得人们的信仰。
回想起来,很明显这些选定的大使命经文中的明确要求,对宣教事业的神学和实践产生了显着的微妙影响。对回应社会需求和努力实现社会转型的强调——以前被认为是基督教使命中的细枝末节——日益被边缘化,甚至经常被完全放弃。这种社会维度与宣讲福音维度的分离将在全球基督教内部造成巨大的张力,并迫使教会不得不寻求某种解决这种张力的办法。后来约翰福音(20:19-23)中对“大使命”的认可和采用,使教会能够做到这一点。
马太福音 28:18-20:大使命的权威、范围和目的
马太福音的大使命出色地总结了整部马太福音7,并被广泛认为是理解耶稣在升天和再来期间对教会的期望的源头。
大使命是作为要遵循的指令、要服从的命令和要执行的法令而发布的。这是一项具有无与伦比合法性的授权。用史蒂夫·哈索恩的话来说,“从来没有人拥有过如此强大的权力。他永远不会被超越。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王权。在完成天父的旨意之前,他绝不会停止。” 8
换句话说,大使命不仅仅是一个个人性或政治性的声明。这是宣告耶稣基督的至高无上和普世主权的声明。正因为耶稣的身份,我们必须呼召所有人来信靠他,而不是其他人——撇弃其他君王、宗教、假神和矛盾的意识形态,唯独追随他。
大使命直接来自复活的主,他是万国的元首和万物的拥有者。这告诉我们使命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追求完成使命过程中的亏欠。我们不能在称他为主的同时,却想当然的对待他的话。马太福音里的表述引人注目地强调了以“所有”一词为标志的全面性 :
1.所有的权柄:耶稣向他的门徒保证他无所不能的权柄:“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他有权发布命令、做出决定并强制服从。这种权力是合法的,因为它是“赐给”他的,而不是被偷来或抢来的(腓2:9–11)。而且,它并不是一种仅限于这个世界的权柄,而是一种同样适用于属地和属天的权柄。差派者并不会纠结他的掌权,“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 并且因为他是人子,就赐给他行审判的权柄。”(约翰福音 5:22, 27)。
大使命是以这个权柄为前提的,这充分说明了神定意要完成工作的意图。有了这个权柄,我们不仅确信自己会免受伤害,而且确信在最重要的时候,我们不会失望,因为天父已将“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希伯来书 2:8)。
2.所有的民族:当耶稣说“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他设立了无限范围的大使命。但我们必须特别注意这一呼召,不仅是去宣讲,而且是“使万民作我的门徒”(使所有民族的人真正跟随弥赛亚)。这不是针对少数精心挑选的人群,而是针对所有人。使命如此广泛的范围表明,在每一代人中,基督的追随者都必须设法影响所有人,让他们相信耶稣是主乃是真实可信的宣告。
我们的呼召是建立爱基督、恨恶罪、荣耀神的敬拜者群体,世世代代、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这需要做出大量的努力来使人们顺服基督。大使命的实现不是以行进的距离来衡量,而是以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向基督尽忠的人们,他们跟随主的质量来衡量。
3.所有的命令:基督所差遣的人必须教导他所有的命令。大使命禁止对基督对所有跟随他的人的要求采取选择性的态度。我们不能挑选或添加我们喜欢的东西。他的指示是教导“凡我所吩咐你们的”。
4.一直同在:耶稣结束使命的方式意味着无论执行大使命的环境如何,他都会继续同在。他承诺将永远与他的跟随者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尽管存在危险、祸患和考验,这一终结可能意味着时间的终结或有人居住的世界的终结。
无论我们前往什么地方遇到什么困难,这句“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非常的安慰我们。这句话透露出他全时间同在的确定性、威望和力量。

以培养门徒为最终目的
“使万民作我的门徒”是马太福音 28:19中耶稣命令的核心。在希腊语中,这个罕见动词的命令形式——mathēteuō——被独特地使用。 9 “施洗”和“教导”以分词形式出现,从属于“使人作门徒”的主要命令。 10大使命的门徒训练任务既是全球性的,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跨文化的。在大使命中,我们看到神对世界上所有民族、方言、部落和语言的热情。耶稣在这里使用了“使万民作我的门徒”( ethnos )这个短语。 这超出了将地缘政治国家概括为所谓“人群组别” 11的范围,目前世界上估计有 17,453 个这样的人群。 12
随着数以千计的宣教士在众多宣教团体的支持下遍布全球,福音传到三分之二的世界,这项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十九世纪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建立的基督教社区得到了二十世纪西方福音派组织大规模福音活动的滋润。与此同时,南半球各地空前数量的本土宣教运动因地制宜,更加努力的在见证基督。
其结果是教会呈指数增长,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初,人们惊讶地意识到基督教的面孔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白人。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形象更有可能是非洲黑人、拉丁美洲人或东亚人。 13菲利普·詹金斯 (Philip Jenkins) 在2002 年预测,到 2025 年,估计有 26 亿基督徒,其中“6.33 亿将生活在非洲,6.4 亿生活在拉丁美洲,4.6 亿生活在亚洲。拥有 5.55 亿人口的欧洲将滑落至第三位。” 14
提摩太·坦南特 (Timothy Tennent) 指出,南半球独立本土基督教运动史无前例地增长了 5,000%,“从二十世纪之初的仅 800 万增加到二十一世纪末的 4.23 亿”。 15
自早期几个世纪以来,基督教从未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未得福音的社会中如此迅速地发展。例如,亚洲教会在中国、伊朗和尼泊尔等地成长的最新故事简直就是奇迹,因为福音在以共产主义、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为主的背景下蓬勃发展,而恰恰在这些背景下,存在着最声势浩大和活跃的反感和敌意。
然而,与使徒时代和后使徒时代不同的是,现代教会对见证的委身,并没有伴随着同样对门徒训练的委身。结果,我们被迫承认,今天全球基督教属灵工作正面临着“一英里长、一英寸深”的风险。福音派教会热衷于与自由神学抗衡,并主张基督的独特性和传福音的必要性,但她是否真的充分准备好收获禾场,就是那些在充满活力的教会团体的忠实见证后出现的新信徒?
约翰福音 20:19-23:大使命的范例
我们注意到,上面所提到的大使命经文明确强调的是口头见证和宣讲的特征,这似乎使慈善和社会活动这些基督教长期以来的传统,无法作为教会的使命。不幸的是,这种张力导致了“传福音”与“社会活动”的一分为二,并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困扰着宣教活动。 16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另一个“大使命”经文获得了关注(约翰福音 20:19 – 23)。这段经文被称为约翰大使命,将其纳入大使命段落的集合中,在塑造我们的大使命神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约翰斯托特(John Scott)因巧妙地证明其有效性,以及对大使命合乎圣经的理解而受到人们的认可。 17虽然这也属于耶稣复活后显现和指示的记录,但其在具体责任方面的明显模糊性使其无法被纳入大使命经文中(“正如父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翰福音 20:21)。 18
与对观福音和使徒行传中的教导不同,约翰福音中的大使命对于信徒应该执行的具体任务(例如“宣讲”或“见证”)保持沉默,这一点很引人注目。这段经文也没有意图详细说明教会应该执行其使命的具体背景,例如“万民”,“凡受造的”或“直到地极”。
那么,约翰如何帮助教会理解耶稣基督的使命呢?正如我们将看到的,约翰福音中这种独特的表述极大地拓宽了基督徒参与世界的范围。约翰大使命(20:21)并没有为耶稣升天后的使徒制定议程,而是提出了他们运作的模式。
因此,约翰福音中大使命的独特之处在于,耶稣告诉门徒如何去思考他们要做什么以及在哪里做,而不是给出基督教宣教过程中的具体任务和活动,或进行宣教的具体地点。
作为大使命代理人状态的道成肉身
当耶稣说:“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约翰福音 20:2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我们不明白圣父如何差遣圣子,我们就永远无法理解我们是如何被差遣的。那么,天父到底是如何差遣他的爱子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立即回到约翰福音的序言及其对圣子及其使命的定义性宣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1:14 )。在这里我们发现圣子的基本状态是道成肉身,用两个突出的术语来表达—— “成为肉身”和“居住”。
对于前者,约翰特意使用了希腊语sarx (肉体),它带有肉体、身体限制、死亡和激情的含义。在当时的希腊世界观中,sarx被认为是与灵性和尊贵相对立的。约翰本可以使用其他词来描述圣子的道成肉身,例如anthropos (人类)或soma (身体)。但他对sarx的激进使用强调了他的意图:当耶稣被“差遣”执行天父的使命时,他就成为了完全的人。他将与他所创造的人类产生完全的身份认同,因为他自己成为“肉体”。
第二个术语“居住”是约翰为了他的道成肉身基督论而创造的一个独特动词eskenōsen的翻译。约翰使用名词skenos (帐篷),并暗指以色列的旧约帐幕,创造了独特的动词“他支搭帐幕”,有力地表达出耶稣的使命是如何要求他在这世界上定居,从而成为悖逆的人类的媒介,获得荣光(1:14)和圣洁之神的恩典(1:17)。
对耶稣使命的这种理解迫使我们将大使命的概念置于福音书所记载的整个耶稣位格和工作的更广泛框架内。教会的使命不能再局限于对观福音和使徒行传中选定的经文。虽然后者可能会特别关注到对教会的呼召,要成为主耶稣基督福音的口头见证人,但约翰福音的经文挑战并指导我们接受与该呼召的相辅相成的模式以及更广泛的要求。
当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耶稣的生平和事工是如何显明大使命时,我们注意到主是如何将公开的宣告、怜悯的行为、权能的展示和满有深意的临在无缝地融入到他对于那正在到来的神的国度的持续见证中。
同样,我们认为,对耶稣作为救主和主的福音见证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教会的宣讲、实践和参与世界来整合完成的。教会在重申对大使命的委身时,必须优先整合这些宣教事项。

结论
众所周知,具有国度心态的人会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对待大使命。他们以大胆的信念传递着天国的信息——神战胜了罪恶和撒旦。他们追求天国的使命,并向世上万民传播福音,直到基督的名字被全世界所认识和尊崇。这种极其重要的国度价值观驱使着他们。
如果我们是神在耶稣里的好消息的受益者,我们就会获得能力成为我们主耶稣的门徒——学生和追随者。圣灵赋予我们作见证的能力。如果我们真正向他学习,我们会发现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太好了,不能只留给我们自己。我们将被引导去分享它。这就是基督教信仰的本质,也是圣灵的指引,圣灵总是引导我们为耶稣作见证并荣耀他(约翰福音15:26和16:14)。
现在有数十万个教会,有数亿耶稣基督的追随者。但为了成功地执行大使命,我们需要的是符合大使命心态和思想的教会。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团结一致的信徒团体,拥有合一的目标和追求,力求不折不扣地执行耶稣的命令。我们需要理解大使命核心的教会领袖。
大使命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未来所有部落、方言、民族和语言都会在末世崇拜君王。用约翰·派博(John Piper)的话来说:“宣教不是目的。敬拜才是。宣教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宣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敬拜还不存在。“ 19换句话说,当大使命忠实地按着圣经被执行时,这将会引起世上万民对君王的敬拜。
尾注
  • 罗比·F·卡斯尔曼. “最后的话:大使命:教会论” Themelios 32,第 3 期(2007 年),68。
  • “不能把这些话从马太福音中拿出来,让它们有自己的生命,不参考它们第一次出现的上下文来理解它们。”大卫·博斯.转变宣教:宣教神学的范式转变(纽约:Orbis,1991),57。
  • 参见 提摩太·坦南特, 《世界宣教邀请》 (大急流城:克雷格尔,2010 年),258-264。
  •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对基督徒使用手段使异教徒皈依的义务的调查(伦敦:Hodder & Stoughton,1792),7。
  • “万国的教会通过弥赛亚耶稣与旧约中神的子民保持着连续性。与他们一起,我们通过亚伯拉罕被召唤,并被委托成为万国的祝福和光明。摘自 J Cameron 编辑的《开普敦承诺》 。洛桑遗产(马萨诸塞州:亨德里克森,2016),124。
  • 如果我们遵循支撑这些“大使命”经文识别的逻辑——耶稣对使徒们就具体责任作出的直接、分别的指示——另一个类似但被忽视的经文需要我们注意:使徒行传26:15-18.这是复活的基督对保罗的伟大委托的记述。 使徒行传暗示保罗实际上是第十二使徒——尽管用他的话说,“是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哥林多前书 15:8)——这一事实使得他被赋予独特的使命,并被称为“使徒”。对外邦人的教导(加拉太书 2:8)对于确定我们的主对教会使命的意图具有重要意义。看来,在为当代世界宣教建立新约基础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些参考文献的潜力。
  • “马太就像在燃烧的玻璃中一样,将他所珍视的一切都集中在这些话中,并将它们作为福音书结尾处的最高点。”格哈德·弗里德里希 (Gerhard Friedrich) 在博世 (Bosch) 的《变革使命》 (Transforming Mission)中引用,第 57 页。
  • 拉尔夫·D·温特 (Ralph D Winter) 和史蒂夫·霍桑 (Steve Hawthorne) 编辑。对世界基督教运动的看法——读者(帕萨迪纳:威廉·克理,2009),99-101。
  • mathēteuō仅有四次出现,其中三次出现在马太福音中(13:52、27:57、28:19;使徒行传 14:21)。
  • “包含所有这些努力就是门训。”它不仅涉及事工的其他组成部分——派遣、前往、传道、见证、施洗、教导和接受圣灵——而且它指导每一项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即“使人成为基督的门徒”——人和人。她们不仅相信福音,而且继续追随耶稣的道路。罗伯特·E·科尔曼.大使命的生活方式(密歇根州大急流城:Revell,1992),19-20。
  • 科尔曼, 《伟大的使命生活方式》 ,20:“这些词不是指地理边界,而是指地球上的所有人民。”
  • “全球摘要”。约书亚计划。访问日期:2023 年 9 月 29 日。https://joshuaproject.net/
  • 菲利普·詹金斯。 《下一个基督教世界》 (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年),2:“刻板印象认为基督徒不是黑人、穷人和年轻人。”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西方日益世俗化只能意味着基督教正处于消亡时期。在全球范围内,未来的信仰必须是伊斯兰教。然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基督教世界的重心已经无情地向南转移,转移到了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
  • 詹金斯, 《下一个基督教世界》 ,3。
  • 提摩太·C·坦南特。马古恩的“洛桑和全球福音派:神学特征和宣教影响” 塞里格斯塔德 达勒、拉尔斯·达勒、克努德·乔根森编辑。洛桑运动:一系列视角(牛津:Regnum,2014),58。
  • “基督教宣教的福音和社会维度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宣教神学和实践中最棘手的领域之一。”博世,转型使命,401。
  • 传教学家或福音传教士普遍没有认识到约翰福音中的“大使命”。最近,我们要感谢约翰·RW·斯托特(John RW Stott),他是“洛桑世界福音传教大会”(1974 年)的建筑师,公开承认了上一次委员会的约翰版本。莫蒂默·阿里亚斯和艾伦·约翰逊。大使命——传福音的圣经模式(纳什维尔:阿宾登,1992),79。
  • “[约翰斯托特]承认他错过了它,因为他专注于口头宣告“大使命的其他三个主要版本”(在对观福音书中)”。阿里亚斯和约翰逊, 《大使命》 ,79。
  • 约翰·派珀.愿万民欢喜!神在宣教中的至高无上 (大急流城:贝克,2003),17。


作者简介
Victor Nakah
维克多·纳卡 (Victor Nakah)是一位被长老会任命的牧师,也是美国长老会宣教机构世界宣教会 (MTW)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国际主任。他拥有南非大学和斯泰伦博斯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维克多曾在津巴布韦圣经联盟和 IFES 任职,随后于 2000 年至 2010 年担任津巴布韦神学院神学院院长。他是洛桑开普敦全球链接倡议的主席,也是开普敦承诺的起草委员会成员。他还曾在 Overseas Council International 和 CURE International 担任领导职务。
除了在 MTW 的主要事工职责外,维克多还负责监督南非神学院 (SATS) 的学生,在乌干达的非洲宗教改革神学院 (ARTS) 任教,并在多个委员会任职,包括非洲儿童神学运动、 Khulasizwe Trust(津巴布韦)、Emmanuel Christian University(南苏丹)、Partners in Health Trust(津巴布韦)和 Forgotten Voices International(美国)。
维克多担任洛桑运动神学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他与诺西佐(Nosizo)结婚,育有两个女儿。




Ivor Poobalan
艾弗·普巴兰(Ivor Poobalan)自 1998 年起担任斯里兰卡科伦坡神学院 (CTS) 的校长。CTS 是一所福音派、跨教派、三语种的神学院。艾弗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科伦坡教堂的青年牧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英国伦敦神学院,获得神学学士学位,并毕业于三一国际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州),获得旧约和闪族语言神学硕士学位。 2015年,他的论文《哥林多后书 4:4 中的“这个时代的神”是谁?》被开普敦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艾弗担任洛桑运动神学工作组的联合主席。他与丹妮斯(Denisa)结婚,并育有女儿 安妮莎(Anisha Eng)和萨琳娜(Seren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8

主题

223

回帖

4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418
 楼主| 发表于 2024-9-26 15: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使命现状报告全文访问地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10-13 00:41 , Processed in 0.0995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