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8|回复: 0

逃离了狮子口的我们该如何感恩?| 感恩节特稿

[复制链接]

2844

主题

21

回帖

9941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9941
发表于 2020-6-17 10: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11-23  约翰·班扬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出版之【感恩节特稿】
编者按:今天是感恩节,发自内心地感恩有数万名橡果与橡树同奔天路,风雨兼程不离不弃,共同经历和见证神的恩典。

当然,我们的感恩远不应止于肢体间的感谢和问候。在写这篇编者按之前两个小时,我正在内室阅读圣经,灵修到的内容是马太福音中耶稣被钉死十字架。虽然这内容似乎早已烂熟于心,但是每一次灵修到这里的感动都比之前更强烈,我必须承认这本身就是一个神迹。两个小时后编辑班扬此文的时候,我灵修时的感动被升华了,自问:蒙拯救的你真的从内心和生活中高举了神的恩典吗?他用死来换取我们的活,可我们真的存着感恩的心活出了他死的价值吗?

橡果读到此文的时候,是感恩节,西方家庭正将火鸡放于餐桌中央,东方家庭正在用手机彼此祝福,在这样的场景下谈耶稣的死,好像大煞风景,但我只想诚实地说,没有这场死亡参与的感恩节就不是真正的感恩节,就像没有基督复活的福音就不是福音一样。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日子里,跟着约翰·班扬一起,学习操练用余生的心灵和生活的全部去向神感恩吧!祝福橡果们感恩节快乐!
那些蒙拯救的人是蒙恩典的拯救吗?若然,就让基督徒殷勤努力,高举上帝的恩典。首先,在内心里;其次,在生活上。
首先,在内心里

具体是这样的——

第一,相信那透过耶稣基督而彰显的上帝的怜悯,以此高举上帝的恩典。我的意思是,要真心地投身其中,要充满信心地投身其中,因为在上帝的恩典里面一切都充足。亚伯拉罕就是这样让上帝的恩典大大彰显。他“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经断绝,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并且仰望上帝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上帝”(罗4:19,20)。

第二,在你的思想中将上帝的恩典尊为高,以此高举上帝的恩典。当对上帝的恩典时时怀着美善、伟大的观念;反之,狭隘、渺小的念头是对上帝恩典莫大的贬损。



为帮助你便于理解这个问题,请思考下面几件事:

1. 这份恩典被比喻作洋海——你要“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弥7:19)深海从来不会因投进去的东西而被填满。(班扬在此极好地表达了先知弥迦所称颂的,上帝赦罪之恩无限的完全和广大。那被沉于深海中的就永远消失不见了。——编者注。)

2. 这份恩典被比喻作泉源,一个活水的泉源——“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洗除罪恶与污秽”(亚13:1)。 泉源是永远不会被汲干的。

3. 《诗篇》作者论到上帝的恩典和怜悯时如此高声赞美:“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在其中一篇,这句话重复了二十六次 (诗136)。大卫当然从这句话中得到许多看见,受到许多震动。

4. 保罗说赐诸般(一切)恩典的上帝能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

5. 所以,上帝的话怎么说,你们就应当怎么样断定上帝的恩典。

第三,借着真心的祷告坦然无惧来到施恩宝座前,因为这也是大大彰显上帝恩典的方式。使徒正是如此劝导的:“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在此你只要看见一点,就要惊异。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谈论的是上帝的恩典;现在,我们要来到他的宝座前,如约伯所说,“到他的台前”(伯23:3)。看哪,“那是施恩的宝座”。哦,当恩典的上帝坐在施恩的宝座上,可怜的罪人站在一边,祈求恩典,并且是靠着恩慈的基督的名来祈求,借着恩典的灵的帮助,这样一个罪人岂不是必定要获得怜悯与恩典,作他急难中随时的帮助吗?但是,不要忘了这句劝勉:“坦然无惧地来”(来4:16)。的确,我们容易忘了这句劝勉;我们以为,既然自己是这么可憎可厌的罪人,我们就别擅自贸然前往施恩宝座前;然而,我们却是蒙吩咐这么做的;若是在这里打破这个命令,就跟在别处打破上帝的命令并无两样。



你可能会问:何谓坦然无惧地前来?

我的答复——

1. 就是满有信心地前来——“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上帝面前”(来10:22)。

2. 坦然无惧地前来,就是时常地来——“早晨,晌午,晚上,我要祷告”(参诗55:17)。常常到我们门前的乞丐,我们往往看他们为坦然无惧的乞丐。

3. 坦然无惧地前来,就是前来的时候要讨求重大的东西。坦然无惧的乞丐不只讨求,他还挑选所讨求的东西。

4. 坦然无惧地前来,就是既为自己有所求,也为他人有所求,既为自己,也为天底下上帝的众圣徒祈求怜悯和恩典——“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为众圣徒祈求”(弗6:18)。

5. 坦然无惧地前来,就是来到以后,不得首肯决不罢休;雅各正是这样来到施恩座前——“你不给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创32:26)。

6. 坦然无惧地前来,就是恳请上帝以他的公义和怜悯来兑现他的应许,同时,一心相信上帝必会赐给我们他所应许的——因为他已经说了——我们奉他儿子的名无论向他求什么,他必赐给我们。

第四,时常在隐秘之处敬拜、称谢、赞美上帝,以此方式在你的内心殷勤努力高举上帝的恩典;上帝期待这样的殷勤努力——“凡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他说。“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 (诗50:23; 来13:15)


其次,在生活上。

正如我们当在内心高举这份恩典,同样,在生活上我们也应高举这恩典。我们的行事为人当在方方面面都荣耀我们的救主上帝的教训。使徒的这句话意义重大:“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这福音就是上帝恩典的福音(腓1:27)。上帝盼望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都有一种有福的福音的味道,或者说,盼望我们在世人当中的生活能理所当然传讲出上帝福音的恩典。

福音向我们表明,上帝实在非常奇妙地为着我们的利益而俯就我们;为了效法他,我们也应屈身俯就他人。

福音向我们表明,上帝对我们实在满有丰富的怜悯、仁爱、慈悲和同情;同样,我们也应该对他人充满慈悲、怜悯、仁爱和同情。

福音向我们表明,上帝满心愿意造福于他人。

福音向我们表明,上帝是按着他的真理和信实对待我们,所以,我们也当在所有行动中如此彼此相待。

透过福音,上帝宣告他赦免我们一千万银子(太18:24),我们也应同样赦免我们的弟兄那一百便士。

现在,在我总结这方面的应用之前,让我再给你们提几件事情来思考,这些思考会让你们的心为着一项如此美善和喜乐的工作而倍觉亲切。


几点安慰人心的思考

第一,想想看,上帝已经用他的恩典救了你。基督徒啊,上帝已经救了你,你已经逃离了狮子口,你已经蒙拯救脱离了将来的愤怒;在你的内心和你的生活中高举这份拯救你的恩典吧。

第二,想想看,在上帝用恩典拯救你的那一天,他任凭千百万人留在他们的罪恶中;他撇下了千百万人,却将你救拔出来。当你悔改的那一天,可能有成百上千人像你一样躺在上帝面前,听到福音的传讲,可是他却拣选了你。大卫想到这件事情的本质,心甚感动;上帝也要让这些事感动你,好让你在生活中,在行事为人上高举他的恩典 (诗78:67—72; 申7:7)。

第三,想想看,也许在上帝用恩典呼召你的那一天,那些上帝所拒绝的人中绝大多数在行事为人方面都比你要好得多——我曾经是亵渎上帝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还蒙了怜悯!哦!这理当要触动你的心灵,理当要占有你的心,让你学习高举上帝的这份恩典(参提前1:13—16)。

第四,或许在你悔改的那一天,你比许多人都要更放任不羁。正如牛犊不习惯于它的轭,几乎无从驾驭,你也是靠强硬的手段才被带回家。你不愿意动,主耶稣必须把你抬起来,搁在他肩膀上,一路扛回到天父家中。这理当要占有你的心,让你学习高举上帝的恩典(路15:1—6)。

第五,上帝借他的恩典使你悔改,拯救了你,这件事可能会引起许多人对上帝的反感,正如大儿子对父亲发怒,因为父亲为浪子弟弟宰了肥牛犊。然而,大儿子的发怒一点不能阻碍上帝的恩典,也不能使上帝减少任何一点对你灵魂的爱。这理当要使你学习在内心、在生活上高举上帝的恩典 (路15:21—32)。

第六,再想想看,上帝许可给你从事这份善工的时间只有一点点,甚至只有你当前活着的这几天——我的意思,在罪人中从事的这份善工;尔后,你就要前去领工价,就是恩典为着你所做之工而赐给你的工价,好使你得着永恒的喜乐。

第七,但愿这一点也能在你的心上占有一席之位——每个人都会对他所侍奉的神表示降服;是的,即使那个神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魔鬼和他肉体的欲望。那么,人哪!你既已蒙主拯救,“岂不更当顺服[万灵的父]得生”吗(来12:9)?

哎呀!他们正在自己灭亡的道上直追,可他们竟以为是戏玩,一路载歌载舞。他们欢欣喜庆地侍奉那个“神”(撒旦),最终它要将他们全都掳到永恒的死亡之渊里去,在那里用地狱燃烧的火折磨他们;然而,你们的上帝却是赐下拯救的上帝,一切逃离死亡的出口都在上帝你的主那里。在享受一切美善事物的时候,你岂不要满心欢喜地来侍奉他,就是侍奉这位将让你永远蒙福的上帝吗?

(摘自约翰班扬著《丰盛的恩典》,三联书店,2014.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圣山网

GMT+8, 2024-5-22 08:28 , Processed in 0.0966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