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0-6-22 12:36:53

周联华牧师95高寿之际 结合中国传统《易经》文化发表“易的神学”



周联华牧师90岁高寿时的资料图片。(图:怀恩堂)
周联华牧师90岁高寿时的资料图片。(图:怀恩堂)
2015年3月4日,台湾教会为周联华牧师95岁高寿感恩献诗。(图:视频截图)
2015年3月4日,台湾教会为周联华牧师95岁高寿感恩献诗。(图:视频截图)
周联华牧师是台湾资深的教牧、神学家,服事六十多年来在讲道、译经、著作、教育、神学、公益慈善等各方面对台湾近代基督教影响甚大。他还曾担任蒋介石家族三代的家庭牧师,亦是张学良的牧师和教师,牧养对象从政府高层到普通平民都有。

今年3月7日,是周牧师95岁高寿,服事时间也超过一甲子的时间,因此台湾浸信会神学院为此于3月2日至4日举行“周联华牧师与台湾近代基督教”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第一天即3月2日下午,周联华牧师进行了第一场,也是他唯一的一场专题演讲《易的神学》。

他说,中国《易经》乃是天下第一大经,其中包含“变易”、“不易”、“容易”、“交易”、“更易”五种意义来阐明神学的解释,分别是“无易为有的圣父”、“道易肉身的圣子”、“一易为多的圣灵”、“善易为恶的世人”、“容易交易的救恩”、“一易为众的教会”及“更易为新天新地”共七大点。

据台湾《基督教论坛报》消息,周联华牧师当天深入浅出的阐释了“易的神学“:这位不易的圣父从无中创造了”万有“的主宰;道成肉身的”圣子“耶稣,在会堂教导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疾病和行善事;后来圣子的门徒在传教时也用同样的方法,就是建学校、设教会,帮助设立救济机构等。他也提到耶稣不但带领彼得,也带领约翰,使教会能思想上帝的羔羊如何为人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更有保罗想到耶稣在十架上为我而死,这都是主的恩惠不是人的行为,而因信方能得救、称义。他们三位缺一不可,单但世人却偏颇各有所好的成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更正教;使徒信经说:”大而公之教会“,教会应该不分派分宗的。

但不管怎样,如今耶稣基督的教会易经发展到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基督徒了,这不是“一易为众的教会“吗?周牧师说,启示录的结尾不断说”来“,启示录作者不断告诉我们这是大结局了,只有名字也在生命上的人才能进去。不论中间发生什么事,这是完美的结局。

自基督宗教传入中国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就成为数百年的一个大问题。唐朝时传入中国的景教虽然为“聂斯脱利教派“背景,并非基督教的正统宗派,但已十分重视与当时中国盛行的佛教文化融合,由于落入“混合主义”的泥潭导致失去了其个性。后天主教在明朝差遣传教士利玛窦入华,他提出“合儒-补儒-超儒”的传教策略,对后世影响极大。新教传教士马礼逊200多年前进入中国开始传教后,数代海外传教士都一直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上进行探索。

历经新教100多年的传教,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本土也开始陆续涌现出如一些具影响力的本土神学家,可算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融合在神学上结出的第一批果实,比如赵紫宸是中国处境化神学的早期缔造者,也是"中国系统神学"的最早倡导者,也在西方基督教界享有较高声誉,被誉为"向东方心灵诠释基督教信仰的首席学者"。

基督时报认为,基督教在中国数百年的传教,一方面尤其在上层知识分子中经历了中国固有儒家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一方面在下层普通民众中又如何与民间迷信等斗争与相处,这两者都经历了风雨飘摇的过程,直至今日,这一过程仍不能说进入成熟时期。

《易经》是中国文化重要的根基,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民间文化中都从其汲取许多,对中国人的性格与中国社会都产生深远影响。周联华牧师结合《易经》谈基督教神学是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有益探索,同时“易的神学“发表于周牧师95岁高寿之际,一方面他本人出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承接时代的帮助对中国文化亦有深厚根基,同时20多岁青年时信主至今信仰生命也积累多年,而且服事时间也已经逾一甲子并且领域涵盖丰富,厚积沉淀产生“易的神学”,对华人教会神学建设也颇具建设意义。

曾有周联华牧师的学生就见证周牧师的综合经历帮助他在本色化神学建设上打下坚实基础。台湾浸信会神学院学术发展中心主任吴昶兴曾在文章中分享过他所认识的周牧师初中时在中国自办现代教育的第一校、上海名校南洋中学,巴金即是从这间学校毕业。周牧师在此两年奠下古文基础,背了很多古书,对他日后做本色神学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后来,周牧师到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但甘于放弃优渥前途回到台湾效法保罗只做传道、使徒和牧师来服务同胞。

神学本色化是周牧师一个重要的事奉异象,吴昶兴介说说:“对他而言本色化不只是神学的意义,还包含经济的独立、治理的独立、传扬的独立。他努力于神学本色化,曾批评有些中国的信徒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很浅,国学的底子也很差,他们的‘身’是中国人,‘脑’是西方人。 他认为不是从四书五经中找到与基督教教义相仿的材料,就叫做本色化,并且这一代的中国人与古人不同,因此要谈本色化,就得谈此时此地的本色化。 首先必需先掌握基督徒本色的中心是基督,然后基督徒思想的本色化是‘带了中国本色的显微镜去看基督,看到基督中竟有许多方面能激起我们的共鸣,触发我们的虔诚,启示我们的信仰。从本色的焦点,通过基督的焦点,看到了创造天地万物的主宰。’所以,能做到基督是中国人的基督,不要把他介绍成外国人,这就是本色化的开端。 ”

“周牧师认为基督教本来就有普世性和地方性这两种特性,每一个当地的人必需在他自己的文化中、背景中、经验中接受基督。基督还是同一位基督,有如人可以穿不同的衣著,然而依旧是他本人,因此周牧师的本色化是讨论‘衣著’,并不讨论穿衣服的‘本人’。 以此类推,崇拜中的礼仪、形式、象徵,婚丧仪式都在不违背圣经下,都应立求中国化。 ”

周牧师现为台湾浸信会神学院、基督教台湾浸会神学院董事长。浸神神学研究所所长洪沛然老师表示,洪沛然老师还介绍说,周牧师个人相当低调,并不愿意过生日,但很看重此次研讨会。周牧师盼望自己一百岁时,能到国父纪念馆开布道会。

此次的研讨会由浸神神学研究所一年多前就开始筹办,十场的论文主题皆是直接或间接与周联华牧师相关,希望透过这些专题演讲勾勒出周联华一生事迹。

周联华牧师事奉超过六十年,服事领域涵盖教会牧养、神学研究、社会关怀、圣经翻译、推动宣教等众多方面,对台湾近代基督教影响深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联华牧师95高寿之际 结合中国传统《易经》文化发表“易的神学”